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专访:透过东盟之窗开拓双语教育的新视野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4-12-2 14:07:50 人气: 标签:支持的英文

  2020年,英国哈罗公学和AISL教育集团将哈罗礼德教育的火炬传递到华南地区,为这片热土注入了崭新的教育活力。自此,在南宁哈罗礼德学校这所创新双语学校中,国际前沿教学方式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交织融合。

  作为广西首家承袭纯正英式精英教育血统的学校,哈罗南宁以其非凡的吸引力,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校园内,各个教学区和谐统一,英国古典建筑的优雅与东方文化的学习空间相得益彰,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摇篮。

  2024年,李林蔚女士(Ms. Meredith Li)带着丰富的教育科研背景,加盟哈罗南宁,担任中方校长。她被这座充满活力的东盟门户——南宁所吸引,在这里,她继续传承哈罗的教育和。

  今天,京领有幸邀请到李林蔚女士,与我们一起分享哈罗南宁双语教育的独到见解和丰富实践,期待她为我们揭开哈罗南宁如何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学生的秘诀。

  哈罗南宁由南宁哈罗小狮幼儿园、南宁哈罗礼德学校及南宁哈罗礼德高级中学组成,可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全日制教育。学校是南宁引进的重大教育项目,同时哈罗学校也是第一个落户广西的全球知名教育品牌,哈罗小狮幼儿园于2020年9月开学,南宁哈罗礼德学校于2021年9月正式开学。

  哈罗南宁是哈罗国际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智慧精髓为根基,融汇哈罗亚洲国际旗下的学校的前沿教育与方法,秉承“勇气、荣誉、谦和、互助”的核心教育,利用连接东盟、背靠大西南、对接大湾区的区位优势, 面向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致力于提供国际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区域内的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礼德兼备、兼修”,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翘楚。

  海外的学习交流和丰富的国际学校工作经验,让李林蔚校长将广阔的国际视野与崇高的教育理想完美融合。她以的心态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引领着哈罗南宁双语课程体系的发展。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跨学科的融合,哈罗南宁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全面而综合的学习,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礼德中文课程”体系中,语文、历史、地理以及与教育等学科已被巧妙而科学地融合,形成了一个立体而连贯的知识网络;

  哈罗南宁的同学们在这一体系的引导下,不仅学习知识,更在壮族三月三节等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将中国传统价值观悄然内化于心。

  在外交性质和东盟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同学们并非仅仅披上异国服饰,走马观花地参与,而是提前一周从多门课程中全面了解活动主题所涉及的丰富知识点,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理解力的小小文化使者。

  凭借哈罗南宁的创新课程,李校长带领的教师团队并非仅仅向同学们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着她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京领:您在课程研发和教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那么在您看来,打造一个高效且有吸引力的双语课程体系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首先,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并且这两个目标应当协调一致,不能混淆。具体来说,语言学习目标应明确要达到何种水平,学科学习目标也应明确要达到何种水平。例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孩子的数学学习困难归咎于数学或英语能力不足,而应具体分析问题所在。实际上,哈罗集团一直在集中全集团的力量进行类似的教研。我们拥有一个名为overarching curriculum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中的目标设定得非常明确。我认为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其次,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如何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和兴趣。正如我们一贯所强调的,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而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科知识。

  第三,我们需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即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定制化的支持。当我们谈论个性化教育时,往往想到的是特长培养,但其实学科学习也需要个性化关注。这种关注既面向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也面向表现优异的学生。为此,我们启动了“High Potential Learner”项目,通过评估发现学生的潜力和学科特长,并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额外支持,如他们参加竞赛等。

  例如,我们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各类网站和应用程序等,这些工具都极具趣味性。因此,我们也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为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参考。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从我们教研团队的角度出发,首先就是进行跨学科整合。未来的世界显然不是仅凭单一学科就能应对的,所以跨学科发展的趋势必须持续推进。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即Glocalization。这指的是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和做法,而是要探索如何将外来资源与本土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

  紧接着,我们教研团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关注教研的最终环节——评估。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化的评估体系,是在整个教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由总部领导的方向之一。

  此外,持续的教师培训和更紧密的家校合作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家校合作不只是通知家长学校动态,更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在家支持孩子的学习。我们通过定期的家校活动,比如Coffee Morning,向家长介绍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在家延续学校的学习,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京领:当前国际教育都向着个性化教育的方向发展,您认为哈罗南宁未来该如何平衡学术严谨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我们将高标准学术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进入全球顶尖高校。为此,我们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兴趣,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我们为教师提供丰富资源,培训他们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通过分层教学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面临适当的挑战,无论是需要额外指导的学生还是高潜力学生。此外,我们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精英校队,涵盖音乐、体育、科技和艺术等多个领域,我校还设有自己的精英校队,包括皮划艇、游泳、马术、高尔夫等项目,共覆盖8个领域,我校篮球队的主教练是广西最优秀的篮球教练之一,曾是国家篮球冠军级别的人物。因此我们为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今年起,我们为每位学生设立了Goal Setting环节,邀请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制定涵盖学术、价值观、品格培养和体育竞赛的发展目标。这一个性化教育创新已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效果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我们也致力于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同时将继续追踪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中学阶段,我们实施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四到五名学生,帮助他们规划学业径,提供支持和激励,确保他们朝着个人目标努力。导师还会及时与家长和学生沟通,确保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在个性化成长的道上,科技的融入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显著趋势。哈罗南宁,凭借其深厚的教育基因和强大的资源支持,已然站在了这一趋势的前沿。在这一背景下,哈罗南宁以多种方式整合科技手段,追求科技应用与教学管理和质量的统一,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探索着前进的方向。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首先,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学习分析系统,并整合了学生的各类学习数据。从招生流程来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了多项测评。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他们入学后会接受多方面的评估,例如英语能力,我们会进行GSE测评以确定他们在CEFR标准中的水平。此外,我们会使用专门的Star Reading Assessment来评估阅读能力,并针对RWI(阅读与写作干预)进行评估,以推荐适当的阅读等级。所有这些数据都被记录在我们内部的教务系统中。

  如前所述,每位学生都会设定个人目标,这些目标的设定基于他们的测评数据、课堂表现和课外表现。我们为孩子设定了可实现的目标,并在过程中进行评估。例如,在小学阶段,我们使用一个名为ClassDojo的APP来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而中学则有专门的测评系统。因此,我们的学习分析系统是相当完善的。

  其次,我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径。这一径是基于之前提到的数据分析来制定的,旨在为每位学生定制适合其个人情况的学习计划。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实施了分级阅读计划,并且使用Phonics等工具进行音标教学,以及Read Write Inc等资源进行自然拼读教学。此外,我们的英语和数学课程也采用了众多数字化工具来辅助学生的学习。

  并且,所有收集的数据都将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哈罗南宁的IT部门中设有一个专门的数据分析员岗位,该岗位的唯一职责是为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提供易于理解的数据可视化报告。报告中将明确指出数据代表的含义、接下来的步骤以及预测结果,包括对孩子学习进展的预测轨迹。

  尽管学术成就至关重要,但我们同样非常关注全人发展,包括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健康。同样的,我们绝不会因为关注数据而忽视人文关怀。因此,我们致力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定期收集相关数据,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情感和心理支持。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首先,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当前教育科技的进步,在现代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科技进步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其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使用者。教育科技无疑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机遇,例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提供了更多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是不可替代的,技术并非万能的。因此,技术只能作为我们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我们一直向教师强调,不应过度依赖这些科技,因为科技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带来副作用,例如影响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我们还需探讨如何鼓励孩子进行深度思考,以及如何促进孩子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因此,我们运用技术的目的是确保其服务于我们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反客为主,让技术反过来主导教育过程。

  学校为教师提供全面支持,包括专业培训和最新技术资源,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依托集团优势,我们通过AA平台获取丰富资源。同时,我们重视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性思维教育,他们辨别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AI等工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总结而言,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使教育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创新,同时保持对传统教育价值的尊重。我们希望培养出能够掌握技术而非被技术所掌控的下一代。这样的平衡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因为面对未来,如何驾驭先进的技术是他们必须的一门课程,无人能够回避。

  在南宁这座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活力之城,哈罗南宁学校正用它的双语魔法,孩子们国际舞台的大门。想象一下,每周三,校园里洋溢着不同语言的欢声笑语,孩子们为了一枚小勋章,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的双语才能。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一场文化交融的盛宴。哈罗南宁,以多彩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沉浸式学习与欢乐中轻松掌握双语,同时深植中国文化之根,自信满满地迈向世界。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首先,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对每所学校而言都不陌生。我相信其他学校与我们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一所双语学校,我们不仅仅希望孩子们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更希望在学科的学习中融入中英双语教学。并且,双语教育不仅限于课堂内。课堂之外我们应该重视如何鼓励孩子们使用双语进行交流。

  哈罗南宁推出了“第二语言日”活动,鼓励学生每周三使用第二语言交流。四分之三的中国学生主要使用英语,而非中文母语学生则使用中文。全用第二语言的学生将获得小勋章,并且小勋章也是流动的荣誉,更能激励他们。这一措施效果积极,我们计划推出更多此类趣味的小活动。

  此外,我校学生会最近刚刚宣布了新一届。今年除了传统学生会之外,哈罗南宁还设立了一个专项委员会。该委员会将专注于三个核心议题:全人教育、双语教育以及反。专项委员会的将引领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些特别的项目。我们非常期待这位双语教育专项委员会的能带领同学们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活动,我们也将对此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追踪。

  京领:您认为目前国内国际学校实施双语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哈罗南宁将如何面对挑战,适应变化?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有的学校可能过度偏重中文或英文教学,导致学生在另一种出国后有交流困难或者相反,中文缺乏深度学习。而研究显示,第二语言水平不会超过母语水平,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确保英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入学习中文思维和文化。

  其次,当前让一个孩子掌握中英双语,甚至更多语言,已非难事。挑战在于学生如何真正地养成跨文化思维,他们的文化理解力如何源自内心,以及他们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避免在自己的思维中产生冲突,而是能够和谐地融合多元文化视角。

  针对前述挑战,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课程设计上给予充分的支持,确保中英文课程的均衡发展。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为了不顾此失彼,我们设定中英文课程的比例为3:7,以英文授课为主。在有限的中文课时内,更专注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努力在文学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哲学和历史,这对我们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因此,我们鼓励中外教师合作备课。目前,从幼儿园到十一年级的所有学科备课工作均由中外教师合作完成,而非各自进行。在中学部,我们也实行双语教师共同在课堂中进行合作教学的模式。

  除此之外,哈罗南宁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机会。例如,我们利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利用国内外哈罗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哈罗集团在亚洲地区已有了十余所学校,分布在日本、中国和曼谷等地。集团内部本身就汇集了不同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开展了许多线上和线下的交流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跨文化中学习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但作为哈罗学校的一员,他们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和话题,甚至建立起可以持续一生的友谊。

  同时,我校的区位优势带来了鲜明的外交特色。我们与多个海外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举办各类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世界,开拓国际视野。

  京领:在深化学校外交特色,利用优势去培养更有国际视野的未来这个方面,哈罗南宁未来有哪些更加具体的举措?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我校刚刚举办了第三届东盟文化节,本届聚焦新加坡文化。每年我们都会选择不同国家为主题,让学生深入探究。我们会邀请使、高校和产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例如,马来西亚馆大使曾来校举办外交知识工作坊。我校与多个使建立了良好关系,他们定期派遣来校交流。

  接下来,哈罗南宁计划将文化活动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目前正在考虑开发一系列文化课程,旨在从一年级甚至更早阶段开始,向学生开展外交主题的课程,可能包括外交礼仪和历史文化等内容。其次,哈罗南宁将组织一些模拟东盟峰会的活动,让学生探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议题,以此深化他们对这些重要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由于南宁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众多东盟企业在此活跃,我校计划推出学生实习项目,包括企业参访活动。目前,我们已经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系,并得到了南宁市外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在深化外交特色这方面,哈罗南宁一直立足东盟,放眼全球。我们不希望学生的视野仅限于东南亚地区。南宁作为“一带一”的重要城市,已与30个国际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很多也是东盟之外的国家,我们期望学生能够逐步探索世界各地的有趣事物。

  京领:您曾提到将开发更多富有本地文化元素的课程,那么在您的领导下,哈罗南宁将通过哪些方式,来平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元素,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认同感?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正如我之前所分享的,我校约有3/4的学生为中国籍学生。因此,让这些中国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既了解世界又热爱祖国的中国人,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仅希望这些学生未来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自如应对,更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和持续者。这一做法从招生环节就开始实施,我们的入学面试和面谈不仅仅限于英文一种语言,也考查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刚刚提到的哈罗中文课程体系外,我们还开展了必修书法课、特色中国文化活动等等,同时,通过继续开展和深化刚刚提到的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通识能力、文化传承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规范。并且哈罗南宁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我们的中文组教师做出了巨大努力,甚至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也让所有外籍教师爱上了中国文化,每年我们都会举办许多非常有趣且富有意义中国文化活动。

  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哈罗南宁的教师们正扬帆起航。校长李林蔚以她的智慧和远见,为这支教师舰队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航海图。个性化发展、领导力培育、绩效反馈——这些不仅是成长的航标,更是激发创新的火花。

  对于那些渴望在国际教育领域大展身手的教育新,哈罗南宁的教师培养机制和李校长的是他们职业旅途中的,他们探索、学习和成长的径。跟随哈罗南宁的步伐,我们得以一窥教师们如何在专业发展的道上,稳健而优雅地前行。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首先,明确愿景和目标至关重要。无论进行何种工作,目标都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因此,我校遵循集团的五年战略规划(2022-2027年),并结合南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三年计划(2022-2025年)。这一计划被记录在我们的工作日志中,也被在全体教职工会议被提及,确保每位教职工都能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方向。

  我们为员工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确保个人成长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无论在集团还是学校层面,我们都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全力支持教师的职业进步。比如我们充分利用一些外部资源,例如Peersphere等平台,以及集团内部的AA平台,以支持教师个性化的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中层领导力的培养。在上至下和自下而上的管理过程中,中层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时候,尽管一线员工表现出色,但中层管理者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领导力培训。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情况,因此今年已开展第二期专门的中层领导力培训项目,要求所有中层管理者参加,并将持续进行。

  另一方面,我们将完善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在制定评估标准时,校长们确保这些标准直接反映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在与教师沟通时清晰说明评估的目的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我们还会定期为教师提供反馈,这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领域。

  最后,我认为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从学校领导层面来看,我们形成了一个积极学习的小社区。哈罗南宁的管理层始终秉承着终身学习的,致力于掌握前沿的教育学知识,并密切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这一做法不仅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也传达了学习和个人成长是终身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满足于现在,而应持续追求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京领:最后,对于希望在国际教育领域内发展的年轻教育工作者,您会给他们提供哪些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的?

  哈罗南宁中方校长李林蔚:首先,持续提升是必要的,因为在当前时代,不仅是国际教育行业,各个行业都在随着技术进步而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学习新的教学和方法。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专业发展项目或攻读相关学位。当然,学位证书本身并非价值所在,真正重要的是教师们能否通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跟上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实际上,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自己视为教育研究者。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本身就构成了教育研究的一部分。并非所有教育研究都需要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但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可以从开展小规模的行动研究开始。继而可逐步发展至有能力开展更系统的学术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个人有益,对学术界及教育实践领域也能带来一些有趣、创新且有价值的贡献。因此,对年轻教师来说,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我们应勇于提出并尝试新的教育。

  继而,我们可逐步发展至有能力开展更系统的学术研究。完成这些研究不仅对个人有益,对学术界及教育实践领域也能带来一些有趣、创新且有价值的贡献。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尤其是年轻人,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我们应勇于提出并尝试新的教育。

  最终,我们需关注领导力的培育,这是一个贯穿一生的持续过程。领导力并非只有在担任领导职位后才需具备。对于那些新入职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培养个人领导力同样重要。我们可以从小规模的事务着手,如负责组织某项活动或管理小型项目,从而逐步积累经验。随后,应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难度的挑战,以此提升能力,准备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