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拆掉毛像章周总理说:我支持你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4-6-26 15:06:43 人气: 标签:我支持你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东方红一号”的总负责人,孙家栋如今也到了耄耋之年,而当初他担任总负责人时仅仅只有38岁。

  为了卫星发射成功,孙家栋付出了无数心血,好几次累得晕倒,这才攻破了一个个难题,最终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东方红卫星超重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孙家栋和“东方红一号”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味着航天时代的到来,这给新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巨大的震撼。

  于是中央成立建造人造卫星的“581小组”,意味着这是58年最重要的一项科研任务,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

  这个代号,同样代表着人造卫星计划是65年最重要的科研任务,足可见中央对于建造人造卫星的重视。

  同年10月,全国科学家汇聚一堂,热烈讨论人造卫星任务,提出卫星名字定为“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为1970年。

  他在1964年更是领导研制了东风二号导弹,为发射卫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所以钱学森非常看重他。

  虽然孙家栋从没搞过卫星,但国家让他搞卫星,他就去搞,而且他要搞得漂亮,一定要让卫星发射成功!

  于是,年仅38岁的孙家栋担任了“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太年轻了。

  当时“东方红一号”已经有了方案,但是太复杂了,孙家栋便提出简化方案,把卫星上一些不需要的仪器给去掉。

  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觉得这些仪器里面的技术是高级的,不需要去掉。孙家栋则表示不需要过多的去追求高难度技术,那样反而不容易成功。

  他们只需要让卫星做到“上得去,抓得到,看得到,听得到”,这就是成功了,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后来试验还需要低温实验室,他们就到海军的冷冻库中,承受着极度寒冷来模拟实验,战士们的鞋都被冻烂了。

  这样的根本难以,但“东方红一号”的研究人员们却凭借坚定的意志攻破了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除了工作上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生活也很。当时国民经济比较困难,研究人员每顿饭只能吃一个馒头,一碗菜汤。

  孙家栋他们每天都要耗费大量脑力和体力来工作,吃的却这么少,导致大多数人都出现了,甚至还在工作中晕倒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总理在春节前夕专门邀请科研人员来到大会堂,看着工作人员们瘦弱的身体和苍白的脸色,周总理十分心疼。

  大圆桌上摆的都是亮晶晶的红烧肉,香气弥漫了整个大会堂,工作人员看着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多久没吃过肉了。

  他们是很饿,可他们知道周总理日理万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吃的比他们更少,身体比他们更差,他们更心疼周总理啊!

  在那段时期,为了支持科技工作,减少开支,周总理停了多年钟爱的茶,同志戒了烟,毛更是停了肉,而周总理却让他们敞开吃。

  用他的话来说,这些就是“科技肉”,“科技鱼”,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吃,其他人想都别想,哪怕是领导也不行。

  很快卫星的研制接近尾声,许多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但一个关键的问题却难住了所有人,更是令孙家栋头疼不已。

  如果超重问题不解决,那么卫星很可能发射失败。众人对这个问题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敢提出去掉毛像章。

  作为总负责人,孙家栋非常苦恼,但无论怎样他都要卫星成功发射,所以考虑再三后,他决定站出来。

  听完报告后,周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笑着说道:“哟,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还是个卫星专家呢,真不错啊。”

  “像章我看就不用了吧,做工作要务实一点,把放在心中就行了。你看我们这大会堂不也没有挂的像嘛。”“大胆去做,不用害怕,我支持你的决定。回去后你也告诉大家,做卫星一定讲科学。”

  1970年4月1日,“东方红一号”被运往酒泉发射中心,孙家栋等人既激动又紧张,他们一遍遍地检查卫星,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25日,周总理传达命令,毛批准发射,无比激动的孙家栋暗暗压下内心的思绪,下达了发射命令。

  当看到太空中的这枚卫星,听到那悦耳响亮的《东方红》歌声,整个华夏大地震撼不已,全国人民更是无比自豪。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后,孙家栋继续默默无闻的研究卫星,当时大家都知道“东方红一号”,却不知道他。

  那是在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负责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备发射,在准备点火的时候,程序突然出现了问题。

  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孙家栋身上却承担着无法想象的责任。毕竟如果要停止发射,可是要层层的,而孙家栋却一人承担了这个责任。

  等他醒过来后,却并没有继续休息,而是马上去检查卫星,一刻也没有停歇,这一幕感染了无数的工作人员。

  在随后的三天三夜,他和同事们在无比寒冷的沙漠中寻找火箭残骸,哪怕是一颗螺丝,一块巴掌大的残骸他们都不放弃。

  从“东方红”到“嫦娥”,从“风云”到“北斗,孙家栋没有一刻不在为中国航天业努力着。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航空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2009年,孙家栋已经80岁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让他患了一身的病,有时连走都会疼痛不已,但他依旧奔赴在工作一线日,孙家栋还亲自指挥了北斗卫星的发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天他是从医院直奔发射现场的。

  甚至当他的老母亲离开时,孙家栋也只能深夜赶回,又连夜赶了回来。他将我国的航天事业放在了最重要的。

  2019年,为了表彰孙家栋为新中国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家特授予他“国勋章”。这枚勋章是现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制度中最高的一级,亦是国家对他的认可。

  一直到“东方红一号”发射几十年后,魏素萍才知道那是自己的丈夫参与研发的,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丈夫的爱与包容。

  因此,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他,更不能忘记孙家栋这些为新中国繁荣富强付出一切的幕后英雄!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