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包括近期的三支一扶的考试,总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考查比例逐年增多,然而,考查方式比较直接,多以识记性考点为主。尤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板块,通过关键的会议名称考查其中的决议内容,涉及到相应的时间、主题、核心内容、具体措施等常规考点。此部分考查,难度适中,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熟知党史,方可正确作答。而考生们集中存在的“短板”,表现在对经济体制的理解存在偏差,难以把握不同会议对完善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差异,以至无法作出明确判断,遗憾失分。下面就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不同阶段的理论和影响进行具体梳理,以飨各位积极备考的考生,提供一种思和范式,夯实复习效率。 1956年三大完成之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进一步确立了,同时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仅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产方式,同时对今后的社会主义道探索打通了一个新的时期。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核心工作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选择何种经济体制的问题上,我们参考了苏联的模式,即“三大”完成之后,逐步落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然而,是否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能否走出一条自己的中国道成为这一时期最大的问题。 十一大结束后,对“”的彻底粉碎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重新反思实事求是思想线的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思想转变即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时期在落实此目标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反复的论证与实践: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大会指出“按经济规律办事”,那么如何改革就成为1978年之后重点探索的方向。 2.1981年五届四次会议:针对如何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大会指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尤其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1982年十二大:十二大的召开以的形式确立了“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原则,并强调市场经济只允许存在于计划经济的体制框架之中。 4.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和以往的认知不同,第一次正式地将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相结合,为后续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5.1992年十二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随着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难以解决,在此之下,于十二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主要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主体以及宏观调控方向做了明确界定,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部署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其中,深刻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回答。同时,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展开,大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而如何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正确的处理好市场和的湖南幼师摸鸟门关系,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更好地发挥的宏观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