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备战“开门红”今年静悄悄 保障类产品或成新宠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1-13 16:26:58 人气: 标签:开门红服务支持举措

  星期四左眼跳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除了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股吧)(601318.SH)、中国太平(等大型保险公司在10月底陆续推出“开门红”产品外,不少中小型保险公司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开门红”战略依然处于待定阶段。

  “由于监管力度越来越严格,各险企对于开门红产品愈发谨慎。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公司内部三季度指标完成进度及外部同业战略决策。”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监管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甚至有些险企选择放弃竞争2019年“开门红”。

  记者从多位保险人士处获悉,部分险企对于备战2019年“开门红”并没有往年热情和激进,“开门红”新品政策迟迟没有敲定。或许,这和近一年来陆续出台的监管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8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行为。

  同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保险服务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改进保险理赔服务,严格规范保险销售行为,不得夸大产品功能,不得虚假承诺,不得消费者。

  监管政策的不断推出与落实,足以表明银保监会整治人身险市场乱象的决心,而且未来的监管方向肯定还会更严、更实。

  时间再倒回2017年11月,时值2018年“开门红”备战期,却有三家人身保险公司被监管叫停新推出的理财产品,原因是现金价值太高,不符合一般精算原理。

  “我们目前还在等待工作安排,也还没开始培训‘开门红’产品。”某险企代理人向记者表示,大家都还在全力以赴完成其他未完成的任务量,她估计“开门红”预计要到11月中下旬或者更晚。

  通常来说,“开门红”产品主要以理财型保险为主,其保费收入可占保险公司全年新业务保费的30%~40%,甚至更高。保险公司也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开始着手准备,目的是提前“积攒”客户,如果“开门红”没有达成目标,保险公司后续的战略部署都将不得不围绕保费目标展开。

  银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994亿元,同比下降16.82%;规模保费14381亿元,同比下降7.97%。

  “随着打击销售政策的不断落实,2019年‘开门红’应该还会继续降温,只是由于近期股市动荡,保险公司还是会拿来收割一番,下降幅度不会太明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开门红”已经被过度营销,很多都已经失去了保险该有的功能和意义。

  他表示,“开门红”产品应该更加注重保障类产品的销售,而不能为了冲业绩只推理财型产品,并笑称,“难道过年的时候,大家就不需要重疾险寿险了?”

  上述人士还指出,保险营销应该常规化、常态化,而不是只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这样不平衡的季度性销售差异显然是不科学的,非常不利于保险公司长远发展。

  另外一位资深保险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年金+万能账户”形式的“开门红”产品已经不具备太多优势了,相反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保障类产品,在满足了保障的基础功能上,还可以作为财富传承。他大胆推测,增额终身寿险或许会成为2019年“开门红”期间的主基调产品。

  尤其是在“保险姓保”政策推动下,以及人口老龄化、中产阶层崛起、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催化下,我国保险产品将从理财保障,产品消费属性将持续提升。

  银保监会副黄洪曾表示,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寿险产品结构,我国分红、万能、投连型产品占比较高,保险产品的转型与发展仍具较大空间。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